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研究 >> 政策资讯 >> 正文

科技体制改革这十年: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2-04-10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内的“羲和”装置。新华社发

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巡合影”图。新华社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曾经,浙江派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关键技术难以突破,面临被淘汰的风险。2020年5月,金华市将这一难题纳入当地首批100个企业重大技术难题清单,向全球发出“英雄帖”。“揭榜挂帅”创新机制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前来“揭榜”,不仅一解企业生存困境,更为其注入发展新活力。

  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这只是科技体制改革十年来持续深入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十年来,科技体制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成效显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创新中国,正破浪而行!

理念之变 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藩篱”

  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张科技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施工图,每完成一项改革任务,施工图上便会插上一面小红旗。截至2020年底,随着143项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这张施工图上已插遍红旗。

  时间回到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跳出科技的固有范畴,把改革范围扩大到经济社会领域,从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等8个方面提出了30条改革意见,堪称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蓝图”。

  有了蓝图,还要有施工图。

  2015年9月,中办、国办发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10个方面、32项改革举措和143项政策措施出发,突出内容的系统性、制度的可行性、措施的针对性,每一项改革任务均明确具体成果、牵头部门和时间进度,确保可落地、可检验、可督查。

  拆障碍、闯难关、蹚新路。十年来,科技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拆掉创新路上的“制度藩篱”——改进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让管理过死的科研经费“活”起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让政出多门的科研项目“统”起来;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让更多曾经沉睡的科研成果“用”起来;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让改革的成果经验全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定”下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2%迅速增至60%以上,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509.2万人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借改革之火,中国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格局之变 重组资源要素配置适应创新驱动发展

  “天女散花”“九龙治水”……曾经,我国上百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涉及直接管理部门40多个,科技计划管理条块分割、科研项目重复申报、资源配置碎片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已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

  2014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一场敢啃硬骨头的攻坚战由此破冰: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交给专业机构;告别“973”“863”,国家科技计划全面整合成五大类,此前的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渠道不再保留……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科技部统计显示,仅2016年立项实施的1300个科研项目,与改革前相比,项目数量就减少了约50%,平均资助强度增加约54%。短短数载,改革已取得决定性进展。

  支持不同技术路线并行攻关,关键性应急性重大任务安排项目“赛马”,启动颠覆性技术专项,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重点专项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凝聚战略科技力量,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形式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完善。

  2021年5月,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学和应用研究”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惊喜地发现,这批率先推出的重点专项制定发布了“揭榜挂帅”榜单模板,意味着我国重大科研任务的“揭榜挂帅”正式开始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数学领域设立重大研究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的实施,无疑将大力推动数学界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袁亚湘盛赞。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位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但它的服务对象却并未受到局限。2020年,其运行时间达7896小时,完成实验239项,其中共享实验占比达一半以上,为国内外76家单位提供了高品质束流。

  开放共享,发挥最大效益,这一切正源于2015年《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出台。打破封闭低效,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管理之变 “激励+松绑”让人才创新活力奔流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2021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创新团队的成果“水稻恢复系‘钰禾’”,通过先赋权后转化的创新方式,将使用权以总价400万元许可给三家种业公司。“我们所作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借助改革机遇,简化了成果转化流程,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多的科技成果处置权,极大地提高了大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团队首席专家程式华说。

  十年来,通过改革强化人才激励,利好不断——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环环相扣的成果转化“三部曲”,让科研人员可以凭成果致富;《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出台,让科研人员可以依法依规兼职兼薪,创新创业;《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印发,释放实实在在的创新红利……

  打开手机摄像头,将纸质发票拍照上传,即可实现随时随地便捷报销。如今,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传统报销模式下平均耗时3小时的财务报销手续只需10秒就能完成。“在智能财务系统的帮助下,报销效率大大提升,每年可节省我们科研人员报销时长合计近6万小时!”该所相关负责人说。

  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大举措密集出台——

  “减负行动1.0、2.0”相继实施,直指“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症结;《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出台,为科研人员松绑解套,让“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印发,旨在从制度上让科研人员不为人才“帽子”“牌子”和“检查”所扰……束缚少了,激励多了,拥有9100万科技工作者的中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已根植大地,正驱动创新发展的引擎提速换挡,向着世界科技强国,挺进!

  2015年以来,我国涉及40多个管理部门的上百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已全面整合为5大类。

  截至2020年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已全面完成。

  深化“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模式,在“十四五”首批重点研发计划中已经部署实施了87项“榜单”任务。

  为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填报的表格由57 张精简到11 张,科技计划项目实行不超过5%比例随机抽查机制。

  (本报记者 杨 舒)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4/08/nw.D110000gmrb_20220408_1-06.htm